集团要闻

致青春——青年建设者工地速写

日期:2019-10-30
致青春
——青年建设者工地速写
 
  这里所描述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青年建设者,既没有耀眼光环,也没有显赫功绩。但他们每一滴智慧的汗珠,他们每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他们每一份辛勤的劳动和创造,都成为了共和国宏伟蓝图中的青春标记。
  在与共和国建设事业一同进步、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致青春”——

“阿拉上安人”

  吉佩浩说自己是“阿拉上安人”的时候,已经入职两年多、身在上海古北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工程之中了。
  他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的就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进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如同一支歌所唱,“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他做的第一个工程是外滩通道改造工程,担任的是暖通施工员。或许是因为刚进工地,算是给他一个适应过程的缘故,在他的记忆里,并没有觉得做安装工程有多少艰辛。不过,进了古北项目就不同了,这是一栋30层的商办楼,消防工程的体量大不说,而且联动调试是放在晚上进行的,下午5点进现场,7点半开始调试,一直要做到夜里11点,前后两个多月。其中,最辛苦的是消防电梯自动迫降调试,自动开、手动关,调试一次就要爬30层楼,一天要爬四五次,跑得腿都断了,气也喘不上来了。项目经理是这样做思想工作的:“阿拉上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知难而进中,他成长起来了,他成熟起来了。
  他是一名学生党员,在读大二时入的党。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五工程公司领导早早地就把他列入了培养对象,先让他在古北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工程上担任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随后又让他在虹桥南丰城项目升任项目副经理。当然,在实施“全国化”战略中,也要让他经风雨、见世面,于是,决定派他去南京国金中心项目。不过,领导善解人意,了解到他正筹备结婚,只让他去适应了一段时间,而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则安排他去参与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改造工程,让他顺顺当当地办了婚事,度了“蜜年”。他明白领导的一番好意,“蜜年”之后,就主动提出去南京履职。2017年初,他去了南京的两个工地,一个是南京国金中心项目工地,另一个是南京中石化研发中心项目工地,担任两个项目的常务经理。
  工地上的事情千头万绪,尤其急人的是工期。南京中石化研发中心业主定下来9月份必须完成一期消防验收时,已经是5月中下旬了,还有许多消防配合工程没有完成,还要进行联动调试。他扑上去了,义无反顾。平常,假如双休日不值班的话,他一般两个星期回沪一次,而这一次,他整整3个月都没有回家,而且一天都没有休息。妻子埋怨他是“视频里的老公”,他把当初项目经理做他思想工作的话搬了出来:“阿拉上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他有本事让妻子坚信“若得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当然,如果回到家里,实际行动也是要有的,买汰烧,他全包了。“在外埠做过项目的人,与一直在上海的人不一样,家庭的责任感也比别人强。”
  一晃,到南京项目工地已经快3年了。
  要说不一样,在外埠负责项目的他也真的是与过去不一样了:他是80后,而项目部里已经有了不少90后。为了增强凝聚力,他经常得牵头组织活动聚个餐,让他们敞开心扉,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就可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一个上海青年员工的父母身体不好,他会专门做出安排,让那个青年员工每周都能去看看父母、尽尽孝心;不少外地青年员工辛辛苦苦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轮到长假了,他也会对他们实施一项特殊政策,早放他们几天,让他们在家多待一点时间……
  他喜欢说“阿拉上安人”,他更喜欢听项目部的青年员工说“阿拉上安人”。

重庆“老张”
 
  张文寅在西南工地已经坚守9年多了,他没有记住9年前从上海来到重庆的那个具体日子,但他必须铭记9年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那个日子:2019年9月26日。
他与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结缘,比9年更早。
  2007年7月,他即将从上海电机学院毕业,正好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来学校招聘。他投了简历,招聘的同志一看,他学的是机械专业,专业不对口,当即就把简历还给了他。不过,还没等他走出几步,又把他叫了回来;接着,没过几天,就通知被录用了。他一头雾水,却又分明觉得有缘存乎其间。
  因为有缘,他在第一个工地就坚持了下来。连他7个应届毕业生分到第一工程公司,然后去了苏州工业园区强生项目。那时,苏州工业园区还没建成,很是荒凉,正值盛夏季节,与民工一起住彩板房,又闷又热不算,洗澡在露天冲洗不算,吃饭是大杂烩也不算,最难对付的是蚊子,整天纠缠……
  此后,也有坐办公室的机会,集团刚刚成立深化设计室,把他借了过去,如果他不提出要求,说不定就能够一直做下去。可他觉得自己没有施工经验,搞深化设计似乎早了一点,主动要求回工地。2010年3月,他响应集团“全国化”战略部署,赶赴重庆城上城裙房项目工地。裙房派商业用途,要赶在10月1日前开业,工期紧,项目部常常要组织通宵施工。偏偏项目经理要去天津承接新的项目,他就被提起来担任项目副经理兼电气施工员,撑起了这里的一片天。
  工作忙,他无暇顾及私事,可私事却不可回避地顾及了他:在上海的女朋友整天见不到他的人影,说是没法谈下去了。强扭的瓜不甜,他不想迁就。
  假如说,此前的他还没有真正想过“走出去”对日后生活的影响;那么,此时的他却深深体会到了身在异地他乡所带来的难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重庆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对自己的站位有了新的思考。她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是理解的,有理解就有支持,即使在生养孩子的当口。那天下午4点光景,她有了感觉,打电话给他,他正好有项目要谈,跑不开,她就一个人去了医院,等到他晚上9点多赶去,她已经住下了。儿子是第二天凌晨出生的,在妻子身边,他也只是陪护了一天。
  远在上海的父母也是理解他的,母亲前几年生过一场大病,他回上海看望,心想多侍奉几天,倒是父母不愿耽误他,劝他早回重庆工地。好在母亲身体康复得很好,等到父亲退了休,他们特地赶到重庆,在他的小家附近买了房,说是两边住住。
  老天恩宠他,安装集团领导也信任他。他先是担任了西南工程公司投标分中心副经理,现在已就任西南工程公司副总经济师兼投标管理部经理。除了在经济工作方面要主导编制工程公司年度经济责任状、项目奖励金发放细则、项目经济责任考核细则等工作外,还要全面负责投标工作。上两个月,投了12个标,投标金额高达十多个亿。
  他是1987年生人,按说与“老张”这一称呼搭不了边,据说,是他主动让人家这样叫的,因为长得嫩相,怕被人家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上去想。不过,就凭他在重庆9年的坚守,就凭他所取得的业绩,叫他重庆“老张”一点也不过分。

从点滴中积累
 
  白居易说“忆江南,最忆是杭州”。金秋时节的杭州,让人沉醉在天光云影与碧波荡漾之中,而在西湖之畔的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四期工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当我们再次深入工地采访董昱,已经是两年之后了。
  那年,大学毕业后的董昱被安排到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北块)机电总承包工程E区项目部,担任项目电气施工员,白天熟悉现场,晚上挑灯夜学,用最短的时间融入了施工管理中。当工程竣工,项目部人员陆续撤离,董昱独自担负起原先4名专业施工员的工作,把保修和会展机电保障安排得井井有条。
  2017年4月,他在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三工程公司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四期项目机电工地担任项目副经理。该工程基本涵盖了民用机电工程中的所有系统。开工伊始,董昱和同事们就面临着界多面广、大多数区域采用裸顶形式、机电安装标准要求高的诸多难题;同时,业主及总包还对工程安全、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都会邀请第三方按照置业部3.0标准,对现场施工质量及安全文明进行打分。应对挑战,负责施工现场协调的董昱有信心也有底气。他制定了以“安全、进度、质量、成本”为四大控制主线,以“人、机、料、法、环”为五个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加把控,做好与施工各方的协调工作;把上安标准融入施工全过程,各区域、各机电系统每月开展交叉互检,不仅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更确保了文明施工等在第三方检测中未失一分。
  走进工地占地面积分别达1300多平方米的两个冷冻机房内,这里既没有嘈杂轰鸣的机械声,也不见飞扬的尘土和凌乱的材料堆放,较以往的建筑工地现场,这里的施工环境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一切得益于装配式施工的全面推广和应用。为了打响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的品牌,董昱动足了脑筋,把这项新技术落到实处。按照原先的施工方案,土建方只给机电安装预留了单体设备进场的通道,而实施装配化施工后,项目部在场外加工区拼装的设备却进不了现场。协调会上,他据理力争,以翔实的数据证明了装配化施工的优点,并要求土建方给予支持。会后,更是一次次地与土建方进行沟通,最终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而事实也证明,由于采用工厂预制化后,除了误差小、工期短、美观整齐等优点外,因构件表面在工厂采用了镀锌处理,无须再进行除锈刷漆,大幅度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同时成品组合支架最大限度提高了管线的标高,节省了空间,在安装速度上是传统做法的6至8倍,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材料的使用量。
  今年7、8月份,机电安装进入高峰,如何把施工现场的1450多名施工人员管控好,成为他面临的头等大事。他把42万平方米的整个施工现场,分为多个区域,要求负责每个区域的施工员,在每周召开的项目协调会上,通过分门别类制作PPT的形式,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评;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有空闲,他都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进行巡视检查,每天2万步已妥妥地成为标配,只有这样,董昱心里才会踏实……
  他确信,奋斗是从点滴中积累的。

人生的亮色
 
  两年前,他来到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他是一线骨干,风华正茂时,在智慧与汗水中,打造出了一批地标建筑。
  两年后,他志在四方,来到了华南工地。
  眼前的傅圣奇,透着一种充满自信的干练;目光炯炯有神,露出一股掩饰不住的睿智。自2007年入职以来,他从施工员成长为项目经理,先后参与了国金中心、凯旋门、大中里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2017年年底,为了企业发展需要,他又毅然踏上“全国化”征程,从上海转战到广州,挑起了开拓外埠建安市场的重担。
  得益于一线摸爬滚打那10年的经历,他立足区域谋发展,诚信履约赢市场,把企业品牌演绎得生动而传神,拉近了华南工程公司与业主的距离,成功夺得越秀天河商旅、广州珠江创业中心、深圳中山大学等20多项工程的中标通知书。
  开拓市场的艰辛旁人无法体会,对傅圣奇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却是铭刻于心的。
  为打开当地建安市场,他挑灯夜战,做足了功课。由于各地备案资料要求不尽相同,送上的有些资料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屡次退回。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广州的夏季酷暑难耐,为了让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具备与当地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连续4个月,傅圣奇以孜孜不倦、百折不挠的精神,顶着高温酷暑,每天早上9点赶到交易中心,反复与办事人员和直管领导进行沟通协调,不厌其烦地通过联系原项目业主方、上网查找标准规范等各种途径,收集、补充、证明每项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傅圣奇坚信:以诚感人者,人以诚而应。如今,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中,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承建的5项重点工程信息成功入库。
  知己知彼,念好市场开拓经。每次投标都如同一场战斗,既要粮草充足,准备妥当,又要排兵布阵,运筹帷幄。2018年6月,傅圣奇刚到广州工作不久,对人工、材料价格知之甚少。他常说:“市场开拓只有冠军,没有亚军。”为了承接越秀天河商旅项目,他白天勘查现场,反复校核每组数据的准确性,夜晚测算成本、制定投标策略。尤其在投标的那段时间,为了保证标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他参与了编制、审核、打印、敲章、封标等全过程,连续15天,从白昼到深夜,几台打印机连轴转,2000多页经过校核的标书垒过了每个人的头顶,也跨越了项目中标的门槛。
  奔波忙碌,年轻的傅圣奇一直在路上,“我的身后有一群四海为家拼搏在外的优秀员工,他们的执着和坚守就是我奔跑前行的最大动力”。在“全国化”发展的道路上,有无数小傅一样的青年,正朝着理想飞奔。

踏实的践行者
 
  “做一个踏实的践行者”,是张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2008年7月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进入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天津工程公司,已整整十一个年头,张哲也从一名施工员逐步成长为优秀的青年项目经理。十一年的风雨褪去了他最初的青涩,干练和担当时常闪耀在自信的脸庞,那是一种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人们尊重的姿态。
  说起十年前在上海虹桥机场西航站楼工地实习的经历,张哲记忆犹新。那是2008年深秋,他踏出了人生新的征程。在工地的日子里,每天从公司统一安排居住的宿舍基地,坐车到工地,单程就需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时间太长了,总让他心里感到不踏实。为此,他主动向项目部提出,与工地上的农民工一起住进了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彩钢板房内。在随后的200多个日日夜夜,张哲每天以工地为轴心,不仅让他觉得简单又踏实,更让他接受了火热工地生活的洗礼。
  当时,刚成立两周年的天津工程公司,市场拓展正如火如荼。为了打开局面,扩大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的知名度,承建更多的项目,他来到天津,对天津建安市场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认为要立足天津市场,首先必须拓展思路,打出企业品牌。这些方案,为企业在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张哲和同事们在机电安装市场开拓中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先后承接了唐山开滦粗苯加氢精制工程、空客A320、天津津塔、天津环贸商务中心、唐山旭阳苯加氢、北京新里西斯莱公馆、地铁3号线四标段、地铁3号线屏蔽门、天津站后广场枢纽工程……
  在天津市一号工程文化中心工程建设中,担任项目副经理的张哲牛刀初试,收获满满。天津文化中心工程是“走出去”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打响全国市场的口碑工程,工程建设必须显示企业的最高水平,他对现场施工管理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心里也就更踏实了。
  项目部经常召开各种生产会议,张哲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要求每一个员工心怀使命感,肩负责任感。工地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他率先垂范,把肩负的责任感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管理上。通过把上安的质量标准和天津质量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对天津建筑市场质量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他要求项目部以上安质量标准为基准点,以从高不从低为原则,质量管理“内”“外”结合,不断学习、创新、发展,避免因质量不达标而发生的返工作业,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他和项目部的同事们还把立功竞赛活动作为推动工程建设的法宝,使工程达到了三个确保:确保了满足企业内部和天津地方质量规范要求;确保了供电、供水、供暖、消防等系统试车一次合格;确保了国家“鲁班奖”和天津市“海河杯”金奖捧杯。
  如今,张哲又奋战在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该项目声学效果要求极高,室内允许噪声级小于15分贝,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好样的张哲!

王凯的“大小”
 
  王凯懂得“大小”,譬如何为“大局”何为“区区小事”;王凯懂得“大小”之间的辩证关系,譬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凯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他知道,项目上一样有“大大小小”的道理。
  重庆国金中心项目看上去很“大”,由五栋30层至64层高层大楼、5层地下室和3层商场组成;对项目部来说,重庆国金项目却很“小”,有11家机电分包单位参与建设,安装集团项目部只是其中一家,不仅因为单价闭口合同,还由于招标清单提供的工程量大幅缩水,经营形势非常严峻。
  项目“小”,奉献要“大”。特别当裙楼由3层增加为4层时,王凯利用自己在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和中华艺术宫等重点工程的施工经验,带领施工员与深化设计一起跑现场、改图纸,协助业主和顾问公司,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最终,由上安牵头绘制的裙楼综合管线图,赢得了业主的赞誉:上安公司是一家机电分包单位,做的是机电总包的工作!
  项目“小”,格局要“大”。在裙楼即将竣工验收之时,正值雨季,结构改造区域和裙楼商场的伸缩缝漏水,地下车库积水,业主向王凯紧急征集排水方案。此时,机电安装已进入高峰,王凯正忙得团团转,可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分外事”,带领施工队到现场勘查,并连夜制定了临时排水措施,为最终的竣工验收提供了保障。
  在清单减量的情况下,王凯积极挖潜,争取新增工作量,主动承担了绿化灌溉系统、售楼部给排水空调系统、物管办公室给排水空调系统的安装任务。此外,他又积极参与项目后期运作,抓住了收尾阶段这个有效的“吸金点”,陆续与一些小业主订立了装修安装合同,不仅实现了项目的延续性,而且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时至2017年下半年,王凯又被派到了武汉恒隆项目部。
  武汉恒隆广场项目是一个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在施工前期,由于其他单位还未进场,王凯他们代为进行预埋工作。其时,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前期预埋工作量大、涵盖专业广、时间紧迫,为了确保预埋工作能按时、保质完成,整个项目部群策群力,深夜加班钻研图纸,查阅规范,制定计划。在现场施工中,见缝插针保质保量地抢下了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节点,赢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和信任。
  急业主所急、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
  2018年底,恰值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形势严峻,部分厂家只能错峰生产,项目上选定的球墨铸铁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工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滞后,项目上下都陷入了一种有力使不出的局面。王凯除了与业主积极沟通,与总包及精装单位对施工计划进行反复评估调整,还提出了一项合理化建议,将给水泵房采用的K12球墨铸铁管变更为厚壁不锈钢管,避免球墨管供货不及时对工期的影响,此方案得到业主、顾问的大力支持。由于厚壁不锈钢管为合同外材料,项目部积极与审价单位沟通,对厚壁不锈钢管重新报价,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更令王凯开心的是,武汉恒隆广场项目是公司进军武汉市场的第一个项目,通过不懈努力,三期公寓式酒店的消防标段也已成功中标。
  “走出去”才有大作为,不过,“走出去”常常也要舍小家。
  远在外地的他错过了孩子的无数个成长节点。最内疚的是儿子幼儿园毕业的那次,一个月前,儿子就从视频里通知了他:老爸,一定要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啊。王凯答应了,可那天正是裙房消防验收准备会的日子,他无法离开,还是错过了回上海参加孩子毕业典礼的机会。半夜,拖着沉重身躯回到宿舍的王凯迫不及待地翻看家里人发来的视频,当看到儿子弹琴、跳舞、领奖状的一个个画面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工地上的青春之歌,是扑下身子唱的,是撸起袖子唱的,是一曲战歌也是一曲赞歌,在奋战中赞美激荡的青春、赞美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