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从长三角区域市场传来喜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三工程公司中标浙江温州龙港市新城水厂一期工程设备及自控安装项目,中标金额近1亿元。这是工程公司继承建常熟洪洞水质净化厂PPP一期、二期和松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改扩建及三期新建等项目后,在水利水务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技术迭代升级,发展"新"潮澎湃。近年来,第三工程公司在保持高级民用工程领域优势的同时,探索科技创新与新兴业务融合发展,聚焦水利水务领域特点,勇立潮头,锐意创新,研发了安全监护机器人等创新成果,正不断催生出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与运营。 安全监护机器人 双向联动筑牢安全堤 在常熟水厂二期清淤作业现场,两台明黄色的安全监护机器人分外引人注目。 从2025年3月4日到26日期间,这两台安全监护机器人将清淤作业施工实时画面同步上传至移动端,坚守“云端监工”职责,实现了受限空间作业全过程动态风险管控。 这份“云端守护”的背后,是前期应急演练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铺垫。今年2月,项目部针对清淤及设备安装作业开展受限空间专项应急演练,通过模拟有害气体中毒、管网液位骤升等突发场景,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操性,更以“三强化”要求筑牢安全根基——从风险辨识预控到装备物资保障,从救援队伍建设到实战响应时效,全链条的安全管控框架,为安全监护机器人的“上岗”搭建了成熟的应用场景。机器人将实时画面传输至移动端时,管理人员既能对照演练中形成的风险预控清单快速识别隐患,又能通过历史演练数据校准实时监控参数,让“云端监工”与地面防控形成双向联动。 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在安全监护机器人的“注视”下,清淤作业有条不紊地开展:施工执行“先通风、再监测,后作业”原则,对池内气体、积水、积泥全面检测清理;作业人员配备全身式安全带、呼吸防护装备,监护人员实时监控水位、进水量及空气质量。同时,通过高压冲洗、泥浆泵抽排等标准化流程,确保池体清洁无遗落,机器人的画面回溯功能也为工序验收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依托安全监护机器人构建的“云端+现场”双重管控体系,项目部在14天内高效完成设备、管道安装及配套电气改造,既延续了应急演练中“3分钟响应、15分钟救援”的高效机制,又通过同步画面传输实现了风险隐患的“秒级预警”,确保受限空间作业的每个环节都实时可控,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安全”施工模板。 智能巡检机器人 进军新领域首战告捷 其实早在三年前,当中标常熟水厂一期工程后,工程公司和项目团队便萌生了以科技创新促管理提质增效的想法。 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ppp项目是当地的民生工程,水质净化厂服务范围包括七个片区,服务面积约183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常熟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虽然项目体量不大,但对工程公司而言,这是进军水利水务领域的首战,意义重大。比起熟悉且擅长的高级民用工程,常熟水厂项目的建设充满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挑战,尤其是施工重点之一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工程公司在相关的技术积累上几乎为零,为了尽快填补这一空白,项目部通过向设备厂家及水厂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了安装指导书、厂家交底等大量资料,建立了详尽的数据资料库,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水务智能化施工的技术框架。 在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安装中,团队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原则,精准复核梁底标高与轨道走向,确保不锈钢“几”字形轨道避开池面排水孔、检修口等设施,避免后续池底曝气管道、搅拌设备安装产生交叉作业。巡检机器人传输的曝气视频与气体浓度数据,同步验证生物反应池内设备安装后的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也为自控及仪表设备的联动调试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实践出真知,最终团队形成了《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调试》技术成果,为同类项目施工作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项目部以最高标准要求、最好水平投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奋力推进工程进度,累计完成1100套工艺设备、185套各类辅助设备、127套自控及仪表设备、7000米主要工艺管道,21万米各类动力控制电缆的施工安装。在国定假期间,全员坚守岗位,高效率地完成101粗格栅、102细格栅、103生物反应池、104二沉池等单体的单机调试工作及整改工作。2023年5月15日,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PPP项目一期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全面竣工验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认可。 服务民生不停摆 同步完成不停产改造 在常熟水厂一期项目建设的同时,位于松江区九亭镇的松申水处理工程也热火朝天地启动了。 松申污水处理厂自2005年投入运行,服务范围包括泗泾、九亭、九里亭、洞泾等区域。改扩建完成后,该厂的污水处理量从每天14万吨扩充到20万吨,对改善区域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松申水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紧密围绕民生需求展开,施工内容涵盖池内污水放空、淤泥清理、结构改造、池壁防腐、旧管拆除、新管安装及调试验收等关键环节。针对污水处理厂不停产改造的特殊要求,项目部将保障居民生活污水持续处理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精准分析城市污水处理量曲线,巧妙抓住处理量低谷时段关停部分产能,创新采用“用3改1”分批次施工策略,在保留三座生物反应池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单座池体实施封闭改造,确保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始终不受影响。?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民生服务的干扰,项目部引入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化安装工艺,将曝气支管加工,工艺管道预制等工序前移至预制工厂,大幅压缩现场作业时间。这种“民生优先”的施工组织模式,既为居民守住了生活污水持续处理的“生命线”,又为工程创造了可控的作业环境。在15天关键施工周期内,项目团队以“上安速度”完成3000根曝气管及支管安装、5套潜水搅拌器及2套潜水回流泵更新,提前实现一期生物反应池通水目标,为业主抢在汛期前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为了尽快补齐水厂机电安装的技术短板,工程公司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设立了《松申污水处理厂不停运改扩建机电综合施工调试技术研究》课题,配合工程进度不断深入开展研究,发表了《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不停产改造研究》论文,申请了《一种曝气管道快速接头及其安装方法》发明专利,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管式微孔曝气器施工工艺》,形成了集工艺优化、智能装备、标准化施工于一体的技术体系。 松申水厂改造项目部以“服务民生不停摆”为准则,通过科学调度工序、优化施工工艺,在居民“无感”状态下完成核心设施升级,保障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千年智慧,恰与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相通。潮头之上,创新是永恒的航向。第三工程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桨,在便民利民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守护城市排水“毛细血管”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不停产改造”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勇立潮头逐浪高”的企业担当,正闪耀在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每一处施工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