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西南角,一座洁白而肃穆的建筑群正在静静地履行着特殊使命。从外表看,它与许多现代医疗建筑并无二致,但走进内部,可以发现这里隐藏着一套精密的“呼吸系统”。平时,它是守护健康的坚实屏障;疫时,它是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这就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一个承载着特殊使命的"生命堡垒"。 金秋之际,这座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平疫结合"现代化医疗设施,作为上海市建设工程机电安装观摩工程开放展示。负责这项工程的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在医疗工程建设领域已深耕数十年,用一个个标杆项目书写着专业实力。从病房到机房,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彰显着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在医疗工程建设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突破。 走进观摩区域,首先吸引注意力的不是建筑群的宏大空间,而是那些隐藏于角落却至关重要的"生命系统"。透过负压病房、高效机房、锅炉房等,就能看到这个项目将机电安装从"技术活"打磨成"艺术活",更将其转化为"生命工程"。 “平疫转换”的负压魔法 在这里,负压病房精准把控建筑的"智能呼吸",平时平静“呼吸”,疫时迅速调整节奏,将病毒牢牢"锁"在病房内。 大楼内4-13层平时作为非呼吸类传染病病房,疫情时4-11层可转为负压病房,12-13层成为负压隔离病房。依靠精密的通风系统,房间内的气压始终低于走廊,空气只能从外向内流动,确保可能含有病毒的气体不会向外扩散。同时,在设计上,严格划分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将医护与患者流线完全分离,实现三区两通道布局。 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平疫转换"能力。平时作为普通病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排风系统,新风换气次数为每小时3次;疫情时可以一键切换为负压模式,采用全新风、全排风系统,新风换气次数提升至每小时6次,负压隔离病房更是高达每小时12次。 这一转换通过预设的运行参数实现。疫情时,工作人员可通过集中显示器调节疫时运行参数,使风机和空调箱变为高速模式,增大新风量和排风量,达到相应的换气次数;同时,“三区两通道”中清洁区的门全部关闭,与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完全隔离,确保负压环境的稳定。 病房里的负压梯度靠一套智能系统来精准调节,通过给房间安装上两个"阀门"——定风量阀和变风量阀,精确控制病房内各区域的压差,经由高精度的微压差探测器,24小时监测着各区域的压力变化。一旦发现某个病房的压力值有细微变化,系统就会立即自动调节通风阀门,及时增加或减少排风量,让病房始终保持稳定的负压状态。 这样能确保污染区的空气不会流向清洁区,好比有一道无形的空气屏障,时刻保护着医护人员的安全。整个调节过程完全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干预,既精准又可靠。 此外,高效过滤系统作为一道坚固的防线,为负压病房戴上了“智能口罩”。病房内排风采用侧墙排风防护过滤系统,排风口吸风面上边沿不高于地面0.6m,下边沿高于地面 0.1m,排风口吸风速度不大于1m/s,低位设置的回风口可以改变气流路径,从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方向,使患者呼出的气溶胶直接排出室外,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隐秘“绿能”的工业美学 在设备间、管道井、屋面等"幕后空间",可以发现更多隐藏的匠心。 作为项目的能源利用亮点,高效机房内5台磁悬浮冷水机组安静运行,管道排布整齐如艺术装置。房间内表盘上跳动的数字,默默记录着能源的高效转换。这5台2640KW磁悬浮冷水机组如同机房的心脏,为整个项目提供稳定的冷源;530t/h与450t/h冷冻水泵协同运转,确保冷量的高效输送,目标直指5.5的COP值(能效比),比常规机房节能30%。 在机房的建设中,细节之处彰显人文关怀。竖直风管落地支架稳如磐石,保证了风管的稳定运行;U-PVC彩壳保温层光洁如新,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还提升了机房的整体美观度。仪表成排朝向操作面,方便工作人员的日常监测和操作。连阀门支架都设计成可拆卸式,既实用又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项目充分利用BIM技术优势,通过三维建模优化管线排布。值得一提的是,原设计未设计值班区域,经BIM深化管线调整后竟"挤"出了一间值班室,体现了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锅炉房作为项目的重要能源供应区域,建设水平同样卓越。走进锅炉房,2台2500KW与2台4200KW天然气真空热水机组整齐排列,像随时待命的“动力卫士”,辅以1.0t/h蒸汽发生器作后勤保障,持续为医院输送充足的热水和蒸汽,保障日常和应急需求。 这里大量采用了“工厂化预制技术”,依托安装集团研发生产基地的多台先进自动切割焊接设备进行管道预制,不仅提升了焊接质量,使管道连接更可靠,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烟囱支架以扁铁环抱橡胶垫实现减震,有效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超长风机吊杆采用槽钢刚性框架,保证了风机的稳定安装;电气配管如列队士兵,转弯整齐、接地可靠,每一处都透着工业美学的严谨。 锅炉房水泵间也同样整洁有序,多台空气源热泵和采暖热水泵组成“供热战队”,全部安装在坚固的工字钢底座上。为了减震,水泵和管道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就像给设备穿上“减震鞋”。外露螺栓的牛油防护套以保证防锈、套管周围用防火泥密封——连备用泵都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体现着对安全与可靠性的极致追求。 “生命呼吸”的安全屏障 这并不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次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携手。 时间回溯到2003年,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承接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机电安装项目。汗水与匠心交织,团队用近一年的时间精细施工,最终捧回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成为其深耕公共卫生领域的“初心印记”。 2020年春节,疫情突袭的特殊时刻,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临危受命”,全心投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突发应急临时救治医疗用房项目的建设中,将17年沉淀的专业经验与应急响应能力深度融合。团队以“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建设。 而今,第三次牵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将前两次的经验与新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这座具有标杆意义的应急医学中心。从2003年的"奠基之作"到2020年的"应急之援",再到如今的"升级之建",变的是不断升级的技术和能力,不变的是那份始终如一的使命与担当。 从每一口空气的洁净呼吸到每一处空间的人文守护,从日常运维的平静有序到应急响应的无缝转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项目的每一处质量细节,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这一工程背后,是无数上安建设者用专业、责任与匠心,默默筑起的又一道城市安全防线。它告诉我们,一座真正的"生命堡垒",不仅在硬件上要可靠,更要在系统上智能、在响应上迅速、在守护中温暖。 |